第三十八章“发明家” 上 章节名修改(第1页)
杜笛心下计议一定,整个人就变的气定神闲起来。所谓"手中又粮,心中不慌",自己手中是没有这么多现成的抄写人才,可是杜府这个"大粮仓"有啊!
杜笛对筱婉说道:"筱婉,你去通知一下刘嬷嬷,跟前房的大管家说,我这边需要三四个能抄会写的人,让大管家调拨人员过来。"
筱婉做了个万福,就出去对刘嬷嬷传达精神去了。
前脚筱婉刚出去,后脚侍墨就赶回来禀报:"小郎君,我已经跟杜管事说了,杜管事说一定敦促制作师傅尽快给小郎君赶工出来!"杜笛点了点头,又问道:"侍墨,你认识多少字又能写多少字了会写字吧"
侍墨赶紧回答道:"郎君,侍墨虽然不是很聪明,但还算伶俐、用功,现在已经能够认识四百一十二个字了,也还能够写出来,就是还不够美观,塾师先生说书写还要加强。"
"哦,已经不错了,侍墨,戒骄戒躁,继续努力,我看好你哈……哈哈",杜笛笑着对侍墨说道。侍墨赶紧应诺,估计是得了自家小郎君的称赞,小脸儿挣得通红,差点就要绷不住傻笑出来。杜笛不禁莞尔:这才是真正的孩子心态啊!自己这个伪儿童现在已经体会不到这种纯真的童趣了……
左右无事,简单枯燥的抄写工作已经能够找到人来做,杜笛觉得还是要把无法假手于他人的工作先做出来。
支使着侍墨把白纸和炭笔拿出来,杜笛开始画折扇的图纸。好在他上一世多多少少有点图纸制作的经验,虽然最后都是电脑制图了,可前期的草图大多数时候还是要手工作业的,这样也就使得杜笛在素描和简图制作上,还算是看的过去。
再说了,杜笛其实是比较鄙视现在大唐的画风的。虽然有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后期阎立本的工笔人物也颇为出名,但说到实用性图纸制作,起码受后世标准化制作熏陶过的杜笛还是有自得之意的:整个中国画的画风,除了工笔还讲求真实性、相似性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归于中国文人画的范畴——"重意不重形,求神不求体"。而那些画的比较逼真的,就被文人们归于"画匠"行列。而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话语权都掌握在文人手上,所以整个中国画的风格也以文人画风格为主。
不说别的,就说中国的人物肖像图,只要有贵族和侍女、奴仆同时出现,那肯定要把贵族画的硕大,奴仆等不成比例的小。
这种风格,在自娱自乐的艺术上,还可以,但涉及技术制作,再秉持这种风格,就不行了!
所以,凡是杜三郎出品的工艺图纸,除了效果图,还有透视图,各种配件的标准图,并且杜笛有意识的用统一的度量衡来标示,以便杜府的匠人,从杜笛插手制作之后,能够用统一的图纸标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来制作。标准统一,往小了说,能够简单明了,减少浪费;往大了说,一个国家采用同一个标准制作,就能形成后世的流水线制作和配件通用化,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制作效率和通用性,还能够整合出更加强大的工业实力。
来自于后世的杜笛,对红朝邓太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信不疑,并有切身体会。自然进化而成的工业社会的制造能力,在后世世界史的各个时代,都已经得到了证明。杜笛也深信,在大唐这个充满武勇和积极上进心的朝代,在自己这个穿越客的存在指点下,拥有了远超于时代的技术,即便不是黑科技,即便仍旧赶不上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初期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但在这个时代,一定会惊艳,大唐也一定会比历史上的大唐更加辉煌。
杜笛现在还没有时间,也没有筹划好。他计划在时机成熟之后,先在杜府的匠人群体内推行标准化制作,同时制作出一批标准的制作工具和检验工具出来。总之,杜笛的野心,在大唐这个开放而上进的社会中,也逐渐开始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