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国运:我和宝可梦的那些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国运:我和宝可梦的那些事爆款热文 第223章(第1页)

,称为“辽河三角洲”。

由于大凌河、辽河蜿蜒千里,集九河之肥水,辽河三角洲这片富饶肥沃的黑土地也成为了大自然对辽宁的最好馈赠。

这里虽孕育了美丽怡人的湿地风光,但十年九涝,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南大荒”,不进行大规模治理,无法耕种。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松辽大运河一首是先祖们心中理想的调水工程,在辽河流域,这片土地的居民们一首梦想着让这片流域永远保持安宁与繁荣。

早在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就有关于“沟通松花江与辽河,实行水陆联运”的记载,首次提出开辟辽河至松花江水陆联运的构思。

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晚清有识之士再次提出开凿松辽运河方案,但是在当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下自然是无法推进的。

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写成《建国方略》。

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先生除了首次提出修建三峡大坝的理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也对沟通松辽两大水系,发展航运和海港作了专门论述。

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日伪统治下,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伪满洲政府对白石水库坝址进行了调查规划。

1932年至1943年期间,伪满洲帝国交通部治水调查处开始对辽宁境内的河川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规划。

据北票市上园镇柳黄屯的佟凤章老人回忆,1936年冬季,日伪治水调查科的8-9人小组到柳黄屯上游,即现在的白石水库坝址进行了测量工作。

他们携带了布袋子、花杆、小旗、测尺以及仪器箱等专业设备。

1937年冬春季节,该团队又对柳黄屯下游的新立屯(馒头山)进行了3次测量,并对坝址岩石状况进行了爆破鉴定。

此外,他们还对两岸上下游的粘土场和砂砾料场进行了取样调查。